超级小丽·吸金文案库 百度网盘下载
解密文字财富密码,挥笔点字成金,超30万字精华内容,私德无可挑剔。不论是对其大加称赞,还是对其 嗤之以鼻,意见截然对立的人们都不否认他有良好的私德。 其私德表现在为人节俭、勤奋好学、乐于助人和为官清廉等 方面。如上所述,冯道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是一贯出乎本心 的,是个人良好修养的外在化;且不说别的,单就其在乱世 身居高位多年,而能做到不贪钱财、不接受地方官员的贿 赂,不仅在当时堪称是凤毛麟角,就是在进入民主时代的今 天,也堪为官员们的楷模。他为世人所广泛敬重,这也是一 个重要方面。如果说一个官员在政洽上可以藏奸使诈令人难 辨真伪的话,那么,在个人私德方面则很难长久地欺世盗名。
超级小丽·吸金文案库 百度网盘下载
二是冯道较为关注百姓们的疾苦。从在家守孝时慷慨地 接济穷乡亲,到身居高官时从契丹军士手中赎回被掳掠的女 子并送其归乡,再到契丹吞灭后晋后劝阻契丹国主耶律德光 少事杀掠,冯道的所言所行在百姓中间遍树口碑。百姓心里 有杆秤,在“天下大乱、戎夷交侵、生民之命、急于倒悬” 之际,唯有冯道是他们心中的期盼。冯道在民众中的崇高威
望,又反过来使得篡位的君主们不得不借重他来维系政权。 当然,冯道出于自保、绝不触动君主逆鳞的考量,在许多应 该说话的事情上并未说话。因此,王夫之才批评他:“数十 年民之憔悴于虐政,流离死亡以濒尽,而道不言
三是冯道从不染指军权。冯道在政权一再更替的五代时 “人无间言,屹若巨山”,范质归结为因其“厚德稽古,宏才 伟量”的品德和才干,并没有什么说服力。冯道这样一个具 有崇高威望和影响力的人物,之所以能在一连串的朝代更迭 中屹立不倒,最为重要的一条是因其绝不染指军权,从而成 了各色君主们所放心的人物。如果他手中握有军权,就势必 对君主构成潜在而巨大的威胁,势必成为被算计和被铲除的 对象。因此,老于仕宦的冯道在几次军权唾手可得时,毅然 决然地退了出去,而安于做一介文臣。冯道能有如此定力, 世间的寻常名利客们绝难望其项背。
冯道以“长乐老”自诩,受到了后人诸多批评。仔细推 敲之余,忽然醒悟:按照古圣先贤的见解,“知足者常乐 在五代这样罕见的在狼虎丛中,冯道艰难而又安然地漫步人 生,由“知止可以不殆”而自命“长乐老”,不也别有一番 意蕴在其中吗?
谈及宋朝一代名相寇准,人们就会想到戏文里的那个文 治武功、足智多谋的夭官形象。査看史书,他也确是史家所 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人物,不仅侏史}寇准本传对其溢美 有加,在吕端、毕士安、李沆、王旦等人的本传中,也可以 看到寇准的影子。
公元1004年,北宋与辽国在河南濮阳一带发动了一场 有名的战争,在北宋君臣被辽军的强大攻势吓得心胆皆破之 时,身为宰相的寇准力排众议,主张抗战,并击败了辽军, 签订了 “瀆渊之盟”,北宋王朝又延续了几百年,乃至有了 南宋的苟延残喘。因而,纵使千余年世事沧桑,终未磨灭其 高大形象。
寇准可谓官大功大名气大的传奇人物,在仕途上的命运 堪称宦海沉浮,得意与失意、升迁与贬黜,在其人生词典里 似乎已经成了家常便饭。因此,从修养的角度看寇准,是一 个颇有深度同时颇具研究价值的人物。个性特征鲜明的他在 修养上的不足,被人们视为与他多舛的命运直接相关。凡此 种种,不仅是他自己的问题,许多与他有着相近性格的人们 亦可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,进而找到自己仕途悲剧的根源之 所在。
寇准(961-1023年),字平仲,华州下邦人(今陕西境 内)。其父寇相,于五代后晋开运年间做过魏王府记室参军。
寇准很小的时候,父亲就去世了。他少年时非常喜欢读 书,尤其喜欢读历史典籍,通晓《春秋)三传;19岁即考 中了进士。据 侏史)寇准本传记载,他应考进士时,便表 现出不凡见识:宋太宗取士,经常“临轩顾问”,年少之人 268 往往选不上。有人据此提醒其把年龄填大些。不想,他不仅
— 不领情,反诘问:“准方进取,可欺君邪?”遂如实填报了
自己的年龄,信心十足地参加了考试,结果中了进士。以是 直道而行,迈出了晋身仕途的第一步。
进士及第后,寇准官运亨通,先是做归州巴东知县、大 名府成安县知县,不久“迁殿中丞、通判郛州”,随后又“召 试学院,授右正言、直史馆,为三司度支推官,传盐铁判 官”。在朝廷召集百官言事时,他正直敢言且有理有据、观点 鲜明,受到了太宗皇帝的器重,很快便被提拔为“尚书虞部 郎中、枢密院直学士,判吏部东铃”。(侏史•列传第四十》)
年轻的寇准春风得意,不知不觉之中就不大理会君臣之 间的规矩了。有一次,他在大殿上奏事,因言辞过激,忤逆 了太宗,太宗一怒而起,意欲拂袖而去。但他毫无畏惧,立 马走上前去,“辄引帝衣,令帝复坐,事决乃退。”敢在皇 帝发怒时拽住皇帝的衣服,继续把事情讲明白的人,从古至 今恐怕不多见。唯有他不按官场上的规矩出牌,出人意料地 这样做了,颇有几分“初生牛犊不畏虎”的气概。就在那些
老于世故的政客们为其捏一把汗之际,太宗赵匡义却从心里 喜欢上了寇准。“上由是嘉之,曰:'朕得寇准,犹文皇之得 魏徵也。”'(同上书)
大概寇准不会想到,因为一时激动下的鲁莽之举,居然 会在太宗那里留下如此之好的印象,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, 能被太宗皇帝誉为唐朝贞观之治的名臣、直臣魏徵。史书没 有记载太宗赵匡义评语对寇准的影响,但是可以想象,在古 人那里,人与人之间尚且提倡“士为知己者死”,更何况是 发生在君臣之际!寇准当时的心情一定和古代的那些社稷之 臣们一样,激动得热泪盈眶、无以名状,想必会立志肝脑涂 地,也要报答君恩。
淳化二年(991年),发生了严重的旱灾,飞蝗蔽天, 人心为之惶惶。太宗召集群臣商议“时政得失”,别人皆将 局势不稳归咎为天灾,唯独寇准说,即令是天灾也是对朝政 不公的惩戒。太宗听不进去,“其入禁中”,稍后又出来问其 有何根据,最终査出了两桩徇私枉法的受贿案。通过这件 事,太宗进一步加深了对他的好感,“而知准为可用矣。”于 是,寇准再次外f,拜“左谏议大夫、枢密副使,改同知院事”。
在新的岗位上,寇准很快与知院张逊发生了矛盾。一 天,他与同事温仲舒并辔晚归,“有狂民迎马首呼万岁”, 一个名叫王宾的官员与张逊私交甚好,便抓住这件事告了寇 准一状。他遂与之发生争执。“帝恶之,乃左降逊为右领军 卫将军,出准知青州。”(側鉴易知录•宋纪}卷六五)这 是寇准步入政坛后第一次栽跟头D
平心而论,寇准这次被贬黜青州,并非有什么大过错, 太宗也仅是一时厌恶而已。他离开京城后,太宗心里总是想 念他,由此而闷闷不乐。
一日,太宗问身边近臣:“寇准在青州乐乎?”近臣回 说:寇准去了青州这样的好地方,应当不会有苦恼的。过了 几天,太宗又询问他的情况。近臣们这才揣摩出太宗的心 思,便回答:“陛下思准不少忘,闻准日纵酒,未知亦念陛 下乎?”太宗沉默不言。翌年,又将寇准召回,拜参知政事。 至此,他年方而立就坐上了副宰相的高位。到了至道元年 (995年),又“加给事中”,益见恩宠。(侏史冽传第四十》)
这时,北宋朝廷的立储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重心。众所
270 周知,北宋夺取天下的路径有些不正。身为后周大将的赵匡 胤通过陈桥兵变,取代后周恭帝柴宗训做了皇帝,建立了大 宋王朝。此后,乃弟赵匡义又在赵匡胤暴死之后坐上了龙
椅,留下了所谓的“烛影斧声”之谜。太宗赵匡义是通过
“兄终弟及”的路径登上龙位的,如果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, 便是重回“父死子继”的老路,由于担心受到人们的非议,
太宗迟迟未立太子。随着岁月的流逝,太宗一天天衰老,大 臣们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也日甚一日。大臣冯拯上疏请求确立 储君,触动了太宗那根最为敏感的神经,被太宗一怒之下贬 黜到了岭南。因此,朝中无人再敢言立储之事。寇准从青州 回到京师后,太宗主动和他提起了储君问题,问曰:“朕诸 子孰可以付神器者?”寇准推心置腹道:“陛下为天下择君, 谋及妇人、中官、不可也;谋及近臣,不可也;唯陛下择所 以副天下望者太宗沉思良久,屏退左右,称其欲立襄王 赵恒为太子,寇准立即奏称太宗当断则断。
有意思的是,赵恒被立为太子前去拜谒太庙时,“京师 之人拥道喜跃,曰:’少年天子也’这本来是一件大好
事,但太宗赵匡义却不高兴了。他把寇准召来说道:“人心 遽属太子,欲置我何地?”被无上的皇权所异化的太宗真是 糊涂得让人哭笑不得。听了太宗的话,寇准马上拜贺道: “此社稷之福也了 “帝入语后嫔,宫中皆前贺。复出,延准 饮,极醉而罢。”(同上书)
史家对寇准的这一功勋大书特书,主要是因其提出了封 建社会确立储君所必须遵循的原则:“神器不可谋及妇人、 中官和近臣在古人看来,他为解决封建社会最大的难题, 即如何立储的问题做出了重大建树。其实,从根本上说,这 一问题不是难在理论上,而是难在实践上。太宗之所以迟迟 不肯解决储君问题,如前所述,实系另有苦衷,他不过是顺 水推舟,促成太宗下了最后的决心而已。他所提出的几点原 则,对于解决因封建社会体制性障碍,所形成的皇位继承难 题是无济于事的。
备受太宗信任的寇准,很快又犯了处事过于“善善恶 恶”的毛病。至道二年,“祠南郊,中外官皆进秩。准所喜 者多得台省清要官,所恶不及知者推序进之。”这样一来, 便引起人们的不满,大臣冯拯愤而上书,劾奏其擅权。广东 转运使康哉也上书指陈台阁吕端、张洎、李昌龄等不敢与寇 准相抗衡,致使其得以任胸臆、乱经制。太宗看过这些奏章 后大怒,便询问吕端等人。吕端辩称:“准性刚自任,臣等 不欲数争,虑伤国体。”
太宗又和寇准谈及冯拯之事,告诉他不要在朝廷上论 辩,“失执政体了显然,太宗是出于对其关心爱护才这样 说的。可是,他却不依不饶,“力争不已,又持中书簿论曲 直于帝前了他不能体谅太宗的一番苦心,使得太宗很是不 悦,因而慨叹:“鼠雀尚知人意,况人乎?”有了太宗的这